星期六, 12月 13, 2008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港譯:地球停轉日)
一套以地球危機為題材的電影。電影宣傳以此與《The day after tomorrow》作比較,未免有點失策。整體而言,個人覺得《The day after tomorrow》在各方面都比此片優勝。
故事講述外星人潛伏於地球七十多年,觀察地球人對地球的影響,繼而斷定人類只會侵略,不懂珍惜地球的天然資源,所以作出毀滅地球的決定。一名女科學家得知以後,努力游說外星人改變決定。
雖然是個老掉牙的故事模式,不過卻猶如真理般恆存於世。一如潛藏於地球觀察人類的外星人所言,人類對地球肆意破壞,具侵略性,不懂珍惜環境。即使如此,人類卻有某些特質令它放棄回到自己原本的星球,寧願與地球人同死。這種難以形容的特質,應該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行為(故事中的女主角與小孩的關係是繼母與繼子的關係,並無血緣關係)。事實上,奇洛李維斯飾演的外星人也是被這種行為所感動。這令我想起讀書時,我們會將社會分為微觀與宏觀的角度去研究。以此電影而言,從宏觀的角度看,人類是卑劣的存在;但從微觀的角度去看,人與人之間關係是無私並充滿愛的。
然而,以事論事,以戲論戲。外星人推翻最初的決定未免過於簡單。單看繼子對女主角由抗拒變成關愛,以及女主角對其繼子無私的愛護,就足以推翻之前觀察七十多年的結論?電影中有位老學者提到當人類去到生死關頭的時候,他們就會懂得要改變。女主角也不斷提到人類會從中學習。然而,人類真的會因此而改變麼?他們是否知道自己已經大難臨頭?片尾的時候,見許多地方都無傷無損,很難相信人類會因此而大徹大悟。
另外,美國的大英雄主義在這電影中再一次成為被諷刺的對象。印象中,自《Independence Day》以後,不少電影都曾經諷刺美國的大英雄主義,包括文中提到的《The day after tomorrow》。這一種現象或者都可以理解為美國人對其政府行為的評價。
整套電影雖然缺乏明顯的高潮位置,結局也略嫌平淡。不過在網絡搜尋資料時發現,此電影是翻拍1951年的作品,令我對此電影的評價提高了一點點。至少拿它與《War of the Worlds》相比,這個故事已經不錯。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