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月 07, 2012

The Ides of March (港譯:選戰風雲)



其實故事很簡單,甚至覺得有點過份簡單。不過,因為近日的社會氣氛,令下面的一段情節變得格外有意思,值得令人回味:

佐治古尼飾演的候選人在電視上被問:「你是否支持死刑?如被謀殺的是你妻子,答案還會否一樣?」

候選人答:「我會親手殺死那雜種,然後接受法律的制裁。」

全場嘩然,然後他續道:「因為社會應該比個人優秀。」

星期四, 1月 19, 2012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 (港譯:龍紋身的女孩)



這是一套類似於偵探式的電影。男主角龐米高因為一篇揭發企業家貪污的報導而被檢控毁謗,正面臨破產的危機。此時,大財伐雲氏集團前總裁雲亨利找上龐米高,雇用他尋找四十年前人間蒸發的姪女下落。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姪女雲希麗突然在孤島上憑空消失,雲亨利相信她已遭遇不測,而且兇手就是家族成員之一。受人所托的龐米高偶然認識了經常入侵他電腦的神秘女黑客莉思貝,她是一個遭當權者迫害的反社會份子,也是性虐受害者。兩個南轅北轍的人,攜手迎接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勢要破解這宗超過四十年的米離懸案。當他們逐步迫近真相時,也逐漸捲入多宗駭人的連環兇殺安因為節奏明快,所以即使片長達一百五十分鐘有多,都不至於令人覺得沉悶。

一直覺得監察官的情節是多餘的,直至聽到有人說,這個故事其實是探討女性在這個男性主導的社會中所面對的問題。直至這時候,才令人恍然大悟。(書本放低太久,觸覺都變得遲鈍了。)

其實,故事不單單如表面上是一個偵探式的故事。當你看完電影以後,會看到兩個女人在不同的社會時代中,面對強權(男性)的迫害時,採取不同的對應方法--六十年代的選擇逃亡,而現代的則選擇還擊。但即使現代女性有還以顏色的能力,但在這個父權為主的男性社會,還是會被標籤成反叛份子而被邊緣化。這亦是女主角則使二十三歲,還要接受監管的原因。

星期五, 10月 28, 2011

Crazy Stupid Love (港譯:滾搞了愛情)



這部電影好像沒有太多人留意到。可能是因為它是一部講述中年人婚姻危機的喜劇吧。所以入場的人都不是年輕的一輩。

其實這部電影節奏很輕快,我覺得是閒暇時不錯的選擇。

故事主要是以兩段不同的愛情線構成,不過重點還是放在中年漢的婚姻危機上。故事一開始,這名事業有成的好好先生就已經開始遇上他的婚姻危機。雖然故事對於太太的描述並不多,但仍然可以看得出太太之所以會紅杏出牆,其實都是因為寂寞所致。儘管是她先提出離婚,但這並不是她的最終目的。她只是希望丈夫可以更關注她吧。時下許多人離婚的理由都說是失去了愛的感覺,或許這就是夫婦之間的通病吧。因為太過努力去經營自己的家庭,卻忘記了伴侶的需要。

電影中的另一條愛情線是花花公子和純情女兒的關係。可惜描寫的地方並不多。事實上,當初看預告片的時候,這名花花公子令我想到新相識的一名朋友。而這一點甚至是我入場的主要原因--想看看他跟女孩的發展會是怎樣的一回事。

近年許多愛情電影都有這樣的一幕,男女主角在床上,但他們沒有做愛。他們或者是聊天至其中一方睡著,又或者是深深地相擁著,總之他們都沒有做愛。我相信這應該不是為了電影尺度而設計的劇情。而這種劇情彷彿在告訴女性們,若果男人上床只懂得跟你做愛的話,那麼他就不是真的愛你了。

儘管我認同只懂得跟女人上床做愛的男人不算是好男人,但有幾多個男人會浪漫地跟女人上床只為了安慰女人和聊天倒是惹人懷疑。

星期一, 10月 17, 2011

Real Steel (港譯:鐵甲鋼拳)



這是近期另一部讓我邊看邊哭的電影。雖說是因為感動而哭了,但不可因此與《3 Idiots》相提並論。說到尾,也覺得只是自己太眼淺而矣。

對這電影並沒有太大期望,入場主要是因為男主角曉治積曼。

父親的角色設定是個過氣拳手。在2020年,觀眾不再滿足於傳統拳擊肉搏,取而代之是更具官能刺激的機械人拳擊。所以這名過氣拳手生活潦倒之餘,亦失去了人生的目標,生活毫不踏實。只是靠帶著次貨機械人參加黑市拳賽維生。而兒子的性格即跟他的父親極為相似,雖然是年僅十一歲,但是個固執的硬漢子。

電影中的電腦效果實在很出色。機械人都栩栩如生,動作流暢。相比起香港或國內的電腦特技效果,美國這方面實在是領先太多。

雖然不少人都覺得電影中的父子情寫得好,我卻略嫌它只是輕輕觸碰,未夠深入。我甚至懷疑同樣的故事情節假若套用在兩個成年男人,或是一男一女身上,即換作為勵志片或愛情片,亦可有同樣的感人效應。而這部電影之所以選擇為父子(而且是年幼的兒子)會不會跟夢工場有關?我甚至覺得,如果以一個成人角色代替兒子的話,應該更合情理。除非在2020年,學校的科目中有這樣的科目,又或是這名兒子其實是智商奇高,否則的話,由一名十一歲的小孩改造一個機械人,會不會有點勉強?

儘管故事流於公式化,但是電影發展流暢,並沒冷場。另一點讓我很欣賞的,是故事中兩個主要機械人的名命--Atom和Zeus。在名字上就已經可以看到最後的對戰,猶如是以卵擊石的對賽--微小的機械人跟宇宙中最強的對戰。不過,在大美國主義底下,儘管是最微小的,還是有勝利的機會。

3 Idiots (港譯:作死不離三兄弟)



這電影在香港於九月一日上畫,在不少影評人大力推薦下,我到月尾才看了這電影。

故事以倒序的形式說起,中間亦穿插了不少現時的狀況,帶領觀眾一同懷念他們的過去之餘,亦一同拆解失蹤的謎團。一直牽動著觀察的情緒。雖然如此,當故事進入到中後期時,劇情的發展和結局已經差不多是可以預計到的。

只是沒想到這電影竟長達三個小時。幸好電影真的拍得很好,所以即使是長達三個小時,但完全不見冷場。讓人輕輕鬆鬆地渡過一個晚上之餘,亦讓人反思自己應做的事(不管你是學生還是家長)。或許故事說的已經是老薪常談的事,但實行時卻是需要不少勇氣的。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這電影是近年少有的佳作。

Colombiana (港譯:魅影殺機)



因為路比桑,所以入場看這套電影。我沒有看《這個殺手不太冷》,但因為這電影被視為經典之一,想必不弱吧。所以對於同樣出自卡路比桑編劇的這一套電影實在深感興趣。

因為沒有看前作,所以無法比較。以獨立的角度去看這電影的話,應該說是不過不失。

事實上,電影中幾場戲都拍得不錯的。猶其喜歡開場的追逐戲及結尾的一段。開埸的一段追逐戲,女孩的表現真的是叫人印象難忘。看的時候,忍不住在想,女孩對於那一條逃走路線未免太過熟悉了,就像是完全不用思考的感覺。難道身為黑幫頭目的子女,每天都會被訓練逃亡路線的走法?

入場前以為戲中的女殺手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但事實上又並非如此。雖然她在監倉中謀殺囚犯的一段可以充分表現其敏捷的身手,但亦顯現出她之所以成功,有一半還是靠運氣吧。若果囚犯被殺以後,警察第一時間巡查有沒有其他囚犯遇害的話,恐怕女主角就難以輕鬆逃脫了。又或者若果當值的警察機靈一點,在電箱中發現水杯的時候,就察覺情況有異,她亦不會成功吧(話說,為什麼在電箱中發現水杯竟然會不覺得奇怪的呢?)。

電影中最讓人笑話的,應該是女主角借鯊魚殺害其中一名罪犯的場面。明明罪犯雙腳受槍傷,繼而跌落魚缸,被鯊魚啃食。撈起的屍體,雙腳卻是完整無缺。

另一點讓人覺得女主角並不聰明,就是她每次殺人以後,都留下野蘭花作記號,以此引出當年殺父仇人。然而她卻漠視其叔父的勸告,最後招至滅門之禍。就正如其叔父所說的,滅門之禍乃是她作為一個記號殺手,而可預見的結局。所以對此,並不令人同情。

其實整套電影拍得非常緊湊,只是故事並未完美之餘,有些細節的地方亦略嫌做得不足就是了。

星期一, 8月 15, 2011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港譯:猿人爭霸戰:猩凶革命)


電影宣傳說,這是本年度暑假壓軸驚慄動作災難片霸。於是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態入場,看看戲中的猩猩如何與人類拼個你死我活,血肉橫飛。

或是是太期待的緣故,得來的結果則叫人失望之至。電影全長大約一百四十分鐘,結果大約有一百分鐘都是文戲收場,而兩種生物衝突的時間則不超過三十分鐘。再者,相比起人類而言,片中的猩猩一點也不凶殘。作為領導者的猩猩凱撒,好幾次阻止同伴濫殺無辜,而且它們的目的亦只是回到森林中,並不是要統治整個星球,又或者對人類進行重大報復。試問這樣的電影又何來驚慄可言?這樣一個地區性的猩猩解放運動,又何以成為災難呢?

假若硬要將之視為災難片的話,就只有戲末時候,發現研發的藥物對人類有致命的影響,並且可以傳染(到底是經接觸傳染還是空氣傳染呢?)他人。

雖然許多人覺得這電影甚具反思的作用,但是同類的電影在過去實在有不少。與這一套最為近似的應該是1995年的《Outbreak》(港譯:極度驚慌)。筆者認為兩者基本原素是一樣的,具備智慧的猩猩、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自私的人類。不同之處就是編劇將這些原素的比重如何配置,並且將之帶往一個甚麼方向上。顯然兩套電影的比重和方向都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有完全不同的局面。

朋友提醒這套電影被視為《Planet of Apes》(港譯:猿人反擊戰)的前傳。猶記得《猿人反擊戰》中,男主角由外太空回來以後,地球則變成了由猿人統治的世界。林肯象都改頭換臉了。不過,這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二十一世紀。若今次這一套被視為該電影的前傳的話,今次的故事會不會發生得太早呢?依今集個故事來看,《猿人反擊戰》的男主角大概在離開地球之前,已經被今集研發出來的藥物所殺了吧!

故此,筆者不認為這套電影有什麼新鮮之處。而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只有猩猩凱撒的面部表情造得非常仔細。

星期五, 7月 15, 2011

The tree of life (港譯:生命樹)



因為他的推介,所以入場看了這套電影。

要是你問我說,喜歡嗎?我可以坦言說,我不太喜歡。因為這套電影太抽象了,欠缺了一點戲味。但這並不是表示這是一部不好的電影。不過,如若在欠缺心理準備,走進戲院欣賞這套電影,相信會令不少人覺得難以接受。

事實上,電影中每一個鏡頭都拍得很美。電影開始不久,即已經借母親的獨白點出了故事的主旨「穿越生命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大自然,一種是通過慈悲。你要選擇追隨那種方法」。電影中亦對這兩種方法作出了不同的定義--大自然亦即是本性,而慈悲即是愛與寬恕,然後藉著父母親的角色去表現這兩種不同的方法。

虔誠的母親在喪子以後,信心動搖了。不停地詢問,上帝在那裡。而這一個問題亦是兒子時常問到的問題。當他日漸成長,遇到死亡,災害的出現,罪惡的發生,他就開始質疑上帝在那裡。而這個問題化成母親和兒子的獨白,不停出現在電影中。

雖然電影簡介說,兒子最終明白到,愛與寬恕的重要性。不過,單靠影像實在很難推測到這個結果出來。我甚至無法理解他為什麼會突然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一般忙碌的都市人,除非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否則,絕少會動搖自己一直持之以恆的生存之道。

再者,筆者認為穿越生命的二次元分法未免過於單純。人生在世,更多的時候是在這兩個極端中游走,而並非一直踏在一個領域上。

星期日, 7月 10, 2011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港譯:奇幻逆緣)



因為對他的承諾,以及自己的奴性,所以硬著頭皮去看這套電影。不過,亦感激他的推薦,所以才沒有錯失了這套電影。

曾經,略嫌電影的片長偏長。但再想一想,用三個小時去濃縮一個人的一生,其實也並不容易。

船長臨終前說:

「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
你可以咀咒命運,
但是等到了最後一刻,你還是得平靜地放手而去。」


對於我而言,這一段說話尤其深刻。除了是它本身具有啟發性以外,亦正因為這番說話令我想起這套電影的他。不單單是他本身給我一種憤世嫉俗的印象,還巧合地現在心靈上所面對的處景。

放手,的確並不是一個容易學習的人生課題。

說回電影本身,實在很喜歡這個不平凡的故事。環繞主角及其主角本人身上所發生的事,有許多讓人反思的地方。編劇和導演實在應記一功。即使片長三小時,而且談不上什麼重要的高潮時刻,但也沒有什麼冷場。感覺淡淡的,卻又無法化開。整個故事中沒有一個壞人,卻透出更濃烈的戲味。